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国际信息
以色列农业对中国农业创新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5-20 14:49:11 浏览次数:8788

 

以色列农业对中国农业创新的启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改革开放之后城镇化速度很快,至2017年末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城镇常住人口(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已经达到8.13亿,但农村还有5.7亿人口,即使到2030年城镇化率能达到70%也还有4亿多农村人口。城市聚集人口、资金、知识技术,农村则有传承历史文化、保障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稳定、保护自然生态的功能,城和乡应该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然而,当前的中国城乡割裂越来越严重,城市发展迅猛,乡村却出现衰败的趋势。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由于农民进城务工,农业生产落后、效率较低,中国粮食出现供不应求且缺口越来越大,2015年这个缺口为2000万吨,但专家预测到2020年则有2亿吨的缺口。实际上,2002—2015年,为了填补供需缺口,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增长了780%。《经济学人》发布的《2018全球食品安全指数》(GFSI 2018)中,中国在全球被评估的113个国家里面排名46,只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此,国家领导层也极为重视。2018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视察东北三省时就提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强调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尽管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自1980年代提出来后就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但近年来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仍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因此,保障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使之互补并行发展已成为中国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一号文件”也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刚刚发布的2019年一号文件仍然是对于“三农”问题的强调和相关工作的规划部署。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这是基于全面透彻地把握当前农业农村的具体情况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一方面, 中国广大农村存在的包括农业技术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产量品质较低、农民收入微薄等在内的重大问题,依靠加强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难以解决;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产业的深度交汇融合,已经不能按照传统的一、二、三产业来看待农业和其他产业。从以色列的经验来看,农业完全可以融合工业与服务业,转变成为复合型战略新兴产业。


 

 

要实现升级转变,我们建议借鉴以色列经验,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依靠人才,结合有机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村特色文化产业等新业态新机会,针对中国农业地域性强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发和应用先进技术经验,探索高产、高质、高效、安全、低耗、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把农业变为创新的基地、财富的来源。更具体地来说,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 以水为纲来创新技术、发展农业。水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资源,其利用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产量与质量,但同时水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不仅与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有关,也可以通过先进的科技“开源节流”,在为农业提供充足的水源的同时,技术在高附加值品种培育、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减少水资源浪费、避免环境污染等方面潜力巨大。中国除了人均水资源匮乏,还有地域分布极不均衡的特点,尤其需要研究水资源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应用适宜的农业技术,选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产品品种,增加农业总体收入和农民个体收入,促使耗水大、污染重、利润低的传统农业转变为节水、绿色和高收益的创新型农业。

 

第二, 重视人才,依靠人才来创新和传播农业技术,带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在以色列的农业技术革命中,布拉斯就是技术创新的核心人物。他和其他重要的技术人员和企业家都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接受挑战,同时他们也身居要职,拥有调动资源、突破传统、进行创新的机会,所以最终能把好的设想变为现实,真正帮助国家化危为机。当下的中国,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出现了更多的机会和需求,也有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追求不同生活状态和职业发展的优秀人员到农村创业。


 

对于这些人才,不但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资源进行探索创新,对其知识成果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加以严格保护,保证他们为乡村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能获得个人财富,这样才能让他们愿意留在农村,也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进入农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把农业、农村目前遭遇的问题转变为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 目标导向、逆向思维,以实际应用带动科研,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以色列的农业技术创新很重视实际应用效果,采用耗水量、给水方式、用水效率、化肥用量、农药用量、亩产量、收成质量(营养含量、口感等)、成本收益、环境污染等实际指标进行评估考核。以这些具体指标为标准衡量实际效果,从而推动和促进基础型科研在农业领域的交叉结合,既是对基础科学研究结论的拓展、强化或修正,也可以促进应用型研究的实施,使其更快进入市场、产生效益、缩短研发到生产应用的周期。


 


 

目前,中国科研领域似乎出现了以论文“论英雄”的较为单一的绩效评估导向,也因此降低科研的实际转化率和投入产出效率。但在农业这样的应用型领域,仅以论文作为科研绩效评估是隔靴子搔痒,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故此,建议中国应该借鉴以色列的经验,论文之外,采用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重要指标来对农业技术创新提案进行评估,并对其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农业科研创新的实际转化率,也将吸引更多农业投资,促进农村与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有利于系统长效地解决“三农”问题。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

 

版权所有 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协会 鄂ICP备14002251号-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江汉北路5号泛悦南国中心二期T2栋 电话:027-85796306 QQ:2787343683 传真:027-85796306 技术支持:捷讯技术

流量统计: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32号